雅虎

来自谱写网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
雅虎是如何赢得搜索引擎战争的(1998)

https://archive.fortune.com/magazines/fortune/fortune_archive/1998/03/02/238576/index.htm

读一下这篇1998年3月的考古文。半年后,一家小公司Google成立了。文中的搜索引擎是指帮网民找网站的服务,雅虎是靠一堆活人手动把网站分门别类,效果比早期的机器爬取索引的搜索引擎要好一点。

这种媒体(哪怕是比较正经的媒体)声称的“某某公司赢得了某某领域的战争”,有可能很快就被打脸了:)

宝贵经验:雅虎前主席回忆当年与阿里巴巴达成的协议

https://blogs.hbr.org/2014/08/an-insiders-account-of-the-yahoo-alibaba-deal/

这是雅虎的前CFO Sue Decker写的。后来她也当到了雅虎的president。 文章总结了当年雅虎如何与阿里达成合作协议,以及从中学到的经验。 雅虎进军中国经历了三部曲:build,buy,以及partnership。

Build:雅虎中国在1999年上线,提供邮件、网页目录等服务。但门户网站很重要的新闻,则只是简单地把英文翻译成中文,可见当年的本土化策略是多么简单粗暴。(其实现在国内很多科技网站,也仅仅是简单地翻译techcrunch, business insider的文章。)几年过后,雅虎在中国依然不怎么赚钱,于是急了。 Buy:03、04年那阵子,买了3721,收编了周鸿祎的团队。那段时期过来的网民都应该有印象。周鸿祎太强势,而雅虎也想对中国公司有绝对控制权(包括产品设计、工程等各方面),于是周05年出走雅虎创办奇虎(身边的老美同事纷纷觉得这是一家无比神奇的公司)。现在buy的策略也走不通。 Partnership:跟阿里巴巴合作。2005年,阿里有2400名员工,盈利5千万美刀(是当年雅虎中国的2倍)。雅虎用40亿美刀收购40%的阿里股份,支付了10亿现金(后来阿里买回了一半的股份)。 当年eBay走了buy的策略,收购了易趣,后来离开了中国;google走了build的策略,后来也离开了中国。 文章最后总结了雅虎学到的三点宝贵经验:

Failing fast:及早地意识到在中国市场走build和buy的策略错误,迅速改走partnership的路。这和电脑工程上的fail-fast(像不朽的Jim Gray致敬)道理一样:Make each module fail-fast - either it does the right thing or stops. Be willing to loosen the reins of control:控制“控制欲”。放权给本土的人去做,总部那边排的人也就干点legal, finance & human resources方面的“杂事” -- 也就是俗称的G&A部门(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)。 跟马云有缘分:西方人讲邂逅,东方人讲缘分。缘分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。当时阿里也正开始弄淘宝(免费的!),需要现金来补充淘宝运营上的资金空缺。马云也是不世出的牛人,善于用人(哈佛商学院案例分析https://store.hbr.org/product/alibaba-group/710436?sku=710436-PDF-ENG)。